从 Meta 新品看信号:多方密集布局 AI 智能眼镜,正迈向“用户新宠”
9月17日,Meta在年度开发者大会Meta Connect 2025上公布了Meta首款带显示的AI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每副眼镜右眼基于阵列反射光波导技术加入了全彩显示屏彩色,且均配套Meta神经腕带(Neural Band),EMG腕带可将肌肉产生的信号(如细微手指动作)转化为眼镜操作指令,实现隔空操作。可显示可能成为AI眼镜继可语音、可拍摄外的必备功能。
0. 写在前面:智能眼镜、AI智能眼镜、XR智能眼镜大不同
在研究AI智能眼镜前,极光月狐研究院将从交互方式、功能、价位、使用场景、主要品牌等维度来区分智能眼镜、AI智能眼镜与XR智能眼镜。
类目 | 智能眼镜 | AI智能眼镜 | XR 智能眼镜 |
定义 | 具备基础智能化功能,拥有传感单元、计算单元等,主要通过硬件模块实现特定功能,不一定依赖于AI技术。 | 以AI技术为中心,在智能眼镜的基础上实现多模态交互、识别、理解等。目前多为加入大模型的智能眼镜。 | 普遍是AR 智能眼镜,拥有显示单元、计算单元、传感单元、存储单元等,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场景上的AI眼镜,能显示导航、翻译、信息提示等,同时能够通过传感器使真实场景与虚拟内容产生互动。 |
交互方式 | 多以触碰为主 | 语音、触碰为主,手势、眼球为辅 | 语音、触碰、手势、眼球等多模态 |
功能 | 语音通话、音频播放、定位追踪、健康监测等 | 语音交互、图像识别、多种语言翻译、信息查询与显示、智能生成、智能辅助、设备(手机)联动等 | 实时导航引导、实时翻译、智能辅助、空间交互等 |
价位 | 1500元以下 | 1500-3500元 | 3500+元 |
主要品牌 | 李未可、闪极等 | 雷鸟、小米、华为、传音雷神、大朋等 | Meta、雷鸟等 |
使用场景 | 日常生活工作场景(出行、运动健康、基础办公以及部分智能耳机使用场景) | 日常生活工作场景、专业领域场景(体育运动、农业、工业巡检、教育) | 日常生活工作场景、专业领域场景(体育运动、农业、工业巡检、教育) |
一、AI智能眼镜崛起占据智能眼镜市场,从销量数据看用户期望
从智能眼镜总出货量数据来看,全球智能眼镜设备出货量迎来了翻倍增长,其中,AI智能眼镜的出货量实现3倍增长,已成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主力军。换言之,普通智能眼镜在智能眼镜市场还未由“蓝”变“红”时,生存空间就已被压缩。
从智能眼镜地区出货量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美国为全球智能眼镜最大市场,主要归因于“Meta+Ray-Ban”的品牌组合将科技与时尚相连,持续影响用户心智,为AI眼镜销量的激增提供了带头作用。西欧在Meta、Oho Sunshine等品牌的影响下拿下全球超15%的市场份额。中国是智能眼镜第三大市场,占比超11%,开发空间较大,目前手机品牌商、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等均进行了布局。

从品牌发展,2025年成为智能眼镜角逐的主战场,各大智能眼镜品牌的销量数据正在持续刷新:
Ray-Ban Meta智能眼镜总销量已达到217万
小米2025年6月底上市AI眼镜,上市15天销量8万副
Rokid乐奇眼镜全渠道发售5天销量突破4万台
2025年618期间,雷鸟创新销量同比增长3.36倍,AI眼镜在京东等平台夺得品类销量冠军
目前,这些品牌销量的激增归功于加入大模型后交互能力大幅提升的AI智能眼镜,用户对于大模型的加入充满期待,希望AI智能眼镜能够开拓新的场景体验。普通智能眼镜凭借通话、运动监测、生态联用等能获得部分用户青睐,但因其功能创新性较弱,现有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耳机、智能手环)可对其进行替代,市场正在对其“祛魅”。
二、AI智能眼镜不再仅是智能眼镜品牌商的课题,多玩家布局下“生态+技术+营销”成为关键
2025年上新的AI眼镜主要来自拥有创新性技术的智能眼镜品牌商、深耕AI硬件的科技消费巨头、综合互联网科技巨头及运营商等,前两类参与者在智能眼镜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已成功上市多款产品,在于去年年底至今年陆续推出加入大模型及AI功能的产品,彻底打开了AI智能眼镜赛道。后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研发及资源整合能力直接跨入AI智能眼镜领域,发售产品接受市场检验。极光月狐研究院对2025年AI智能眼镜头部产品进行了盘点,得出以下结论:
从主要AI智能眼镜的功能及交互方式来看,目前AI智能眼镜均搭载自研或合作的大模型或AI助理,功能也从普通语音通话、信息播报转向了语音交互、视觉识别、拍摄与处理。不同企业根据生态可能加入实时翻译、导航、信息提醒等功能作为卖点。交互方式已从触控、语音逐渐走向手势交互。
功能与交互实现的效率及精准度主要依赖芯片。头部AI智能眼镜产品追求极致性能,在主处理器的选择上,高通针对于AR产品研发的骁龙 AR1+ Gen 1芯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搭载了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能够允许10亿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的Hexagon NPU;在图像显示处理器上选用针对眼镜研发的索尼IMX681;在蓝牙音频处理器的选择上多为恒玄的解决方案。
头部品牌目前在做AI与AR的融合,进行实景与虚拟的交互。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是否具备显示模块及其性能是否卓越。在显示屏上,头部品牌商为追求细腻、色彩饱满逼真的效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成熟度较低、成本较高的MicroLED显示屏;在光学方案上,从之前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度高但厚重、需反射多次、光损较高的Birdbath方案转向了更轻薄、透光率高、但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的光波导方案。其中以衍射光波导居多。同时,双目、全彩的AI智能眼镜也逐渐登上舞台。
高端AI智能眼镜正在追求轻量化、时尚化发展,目前总重量已经控制在40-50克,部分具备AR属性的眼镜可能增加10-20克,但也远比AR眼镜轻得多。在镜片方面,树脂成为领先产品的一大选择,如莫界科技等企业已经拥有树脂光波导方案。

短期内,卷重量、卷待机时长、卷像素、卷生态、卷功能点,这将成为各大AI智能眼镜厂商的主要方向。但最终的谤誉难断,这可能与各品牌商的定价与营销手段相关,控制成本、结合如家居、汽车等应用场景的营销或能获得短期声量。
三、“可显+低时延高精度交互+脑机”将塑造人眼一副AI智能眼镜的新局面
从目前智能眼镜的用户数据来看,部分销量较为突出的品牌用户量在一年内迎来了较大的提升,但安装量也仅有50万次左右,用户粘性较低,日活跃量破千。目前,用户对于智能眼镜的评价多为功用性较差、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可替代。智能眼镜目前仅算玩具,暂不能成为人手一副的工具。如何吸引用户、进一步提高用户对其依赖程度,成为各大品牌商的研究课题。AI智能眼镜的出现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AI智能眼镜的场景需要具有创新突破才能打开市场。而场景突破的前提是AI智能眼镜技术质量达标及规模化生产。首先,眼镜用来连接人眼与世界的工具,AI可以为眼镜提供世界的“注释”,人所要获得的相关注解可以通过眼镜精准地显示、并且不占用看清真实世界的窗口。拥有高清、可延伸、可个性化变换的虚拟界面成为AI智能眼镜的必备部分。不可显的眼镜终将被淘汰。其次,实时与高精度交互成为AI智能眼镜的必备属性:实时交互、实时呈现、实时生成、实时设备联动,这将随着大模型及终端计算平台的性能的提升而提升。最后,脑机接口技术的实现及深度融入,将成为AI智能眼镜突破“智能入口属性”的核心变量。眼镜作为“离人脑最近的可穿戴设备”,既具备脑电信号采集的天然区位优势,又可通过多感官协同(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前庭感知)构建人机交互中枢,彻底摆脱“单一功能局限”。Meta所做的延伸设备,或许是未来脑机接口植入后解决轻量化眼镜无法兼顾高性能终端计算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
往期推荐:
极光月狐数据(MoonFox Data)是中国领先的全场景数据洞察与分析服务专家。凭借全面稳定、安全合规的移动大数据根基以及专业精准的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极光月狐数据先后推出移动应用数据(iApp-旗舰版、小程序版、厂商版、海外版)、品牌洞察数据(iBrand)、营销洞察数据(iMarketing)、金融另类数据等产品,以及提供极光月狐研究院的专业研究咨询服务,旨在用数据帮助企业洞察市场增量,赋能商业精准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