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狐数据
Top Charts
About
月狐数据
back

全新Agent,Kimi“超级电脑”开启内测

Release time:2025-10-20 15:00:00

据极光月狐数据,截止2025年8月,生成式AI行业月活用户数已超4.3亿,活跃年增长率超634.0%。同期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22.06分钟,相较年初显著增长。随着大模型的加速革新、产品的持续迭代,行业正加速吸纳用户,整体热度持续走高。

其中,Kimi作为早期的行业“新星”,经历了用户的暴涨和市场热度的冷却。当下的Kimi有哪些新动作?未来能否加速抹平与其他头部平台的用户量级差距?

一、OK Computer上线,综合完成度较高

Kimi近期热度持续走高,源自其推出的全新Agent——“OK Computer”。依托K2,Kimi搭建了一个能处理超100万行数据的生成交互式仪表盘,用户可完成搭建网站、制作PPT等需求。

结合实际体验,OK Computer在交互形式上与Manus等Agent平台类似,基于用户提示词,其会为自身列出“To Do List”并在当前进度中进行展示,用户可直接查询其中进度和已完成的文档。

OK Computer交互示例

从生成类任务维度来看,Kimi保持了一贯的风格,整体审美感较好,网页端的生成保证了较强的可互动性,乱码、格式混乱等情况出现频率较低。但整体来看,其在完成度上仍稍显欠缺,如部分页面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模型在监控和反思能力上仍待优化。

“OK Computer”当下仍为灰度测试,为部分用户或订阅付费群体开通使用。未来随着Kimi旗下Agent、深度研究等功能大规模开放,我们认为Kimi平台整体用户量级将进一步走高。

二、移动端新增乏力,发力社区寻求增长

Kimi移动端用户增长

相较网页、PC端,Kimi移动端用户量相对较少,增速较为乏力。据极光月狐数据,2025年8月Kimi App端月新增用户超264.9万人、相较年初已下滑数倍。

一方面,7月11日,Kimi开发的K2模型首次发布,相较K1.5的上线时间已过近半年,期间如Deepseek的上线爆火,到豆包、腾讯元宝等大模型及移动端的上线,Kimi逐步的丧失了先发优势,后期K2上线后虽模型表现优秀,但用户使用习惯已初步养成,其较难从移动端获取新的用户增长。

另一方面,即“长文本”等自身优势逐步被抹平,部分功能的灰度测试周期过长。诸如“深度研究”功能最初仅为部分用户开放,后期限制每日使用时长后下架,当下仅高阶(Moderato)订阅用户可无限量的使用深度研究功能,相较Gemini、Grok等性价比略有不足。

Kimi重度用户占比

但从用户使用情况即用户构成维度来来看,Kimi仅次于豆包,重度用户占比排名靠前。据极光月狐数据,2025年8月,Kimi移动端用户中,重度用户占比达到了30.9%、相较年初增长约10个百分点。整体来看,Kimi移动端UI设计较为简洁,用户可专注于聊天页面的使用,一键快速开始对话或对文件进行处理,不会被复杂功能干扰,其独具风格的App端设计为其留存重度用户提供了基础。

同时,Kimi于4月前后在移动端上线了“发现”页面,点击后用户可跳转到社群。其中包含Kimi官方使用AI抓取的热点新闻内容,以及部分由用户发布的图文,当下内容多以“玩梗”、“提问”为主,其他用户多为各平台官方账号同步其产品信息。

从用户维度来看,积极层面,发现功能的添加切实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粘性,当下Kimi尚未对发现页面进行进一步开发和调优,随着细分话题的添加以及更多形式内容的支持,发现页面有望成为Kimi吸纳和留存用户的重要入口。但从消极层面来看,发现页面的上线使得部分新用户以及市场对Kimi的定位发生了偏移,从“AI+办公提效”App到社区平台,巨大的跨度需要Kimi对外进一步明确其自身定位,以确保产品“人设”的稳固。

综上,从发展方向到更新节奏,Kimi屡次踩在了市场未曾预料的方向之上。未来,我们看好Kimi“模型即Agent”的发展理念,期待其在垂类领域开发出更多优秀Agent,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往期推荐:

极光月狐数据(MoonFox Data)是中国领先的全场景数据洞察与分析服务专家。凭借全面稳定、安全合规的移动大数据根基以及专业精准的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极光月狐数据先后推出移动应用数据(iApp-旗舰版、小程序版、厂商版、海外版)、品牌洞察数据(iBrand)、营销洞察数据(iMarketing)、金融另类数据等产品,以及提供极光月狐研究院的专业研究咨询服务,旨在用数据帮助企业洞察市场增量,赋能商业精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