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狐数据
移动应用数据
热门榜单
关于月狐
月狐数据
返回

AI短剧变天了,是内容革命还是营销噱头?

发布时间:2025-09-03 10:00:00
仅规避了传统实景搭建的高额成本,还呈现了实拍难以实现的 “时空穿越” 特效。 2024 年 12 月,该剧在美国电影艺术节上成功斩获 “美国电影艺术奖金奖”。从用户体感来说,该剧画面虽然高清,但内容连贯性较差、叙事逻辑有明显AI生成的痕迹,大量景观镜头辅以旁白填充内容,人物的建模以真实人类为模板,但面部协调性较差,主角讲话时容易出现扭曲和失真的效果。

《玄幻:从拉二胡开始》在已有真人改编短剧的基础上推出,热度较低。该剧内容风格更偏向3D动画,且在多人对话的同时保持了画面的高稳定性。

《新世界加载中》是快手官方在2025年中重磅推出的动漫短剧,真人导演及编剧运用可灵AI实现了AI短剧在画面质量和叙事能力上的平衡。内容以单元剧的形式出现,台词密度高且逻辑清晰,每个内容单元都属不同题材,快手用一部单元剧向市场展现出AI短剧在内容表达上的巨大张力。

二、AI 对传统短剧生产模式的冲击

1、技术支撑与突破,全流程制作已成现实

AI 短剧的爆发,本质是 “视频生成技术” 成熟后的必然结果,核心技术突破集中在 2024 年:首先是基础模型迭代,2024 年 2 月,OpenAI 发布文生视频模型 Sora,首次实现 “文本描述→高清视频” 的直接生成;随后国内平台快速跟进,快手可灵AI、抖音即梦AI等模型相继落地,将视频生成的“门槛”从“专业技术团队”降至“普通创作者”。至此,AI生成视频逐步进入了“工业化量产”的时代。

AI对短剧制作全流程渗透已经实现,但并未成熟,仍处于萌芽阶段。在剧本端,ChatGPT、DeepSeek 等大语言模型可根据“关键词+情节框架”,分钟级生成完整剧本初稿,并通过用户偏好数据分析优化剧情节奏(如增加 “反转节点”);审美风格上,输入“古风仙侠+云雾缭绕的山峰”等描述,AI 可自动生成角色形象、服装设计、场景画面,在无人工参与的状态下能够根据文本描述生成高度还原真人的视觉效果;后期制作剪辑上,AI 可自动完成剪辑、配乐、字幕生成,甚至根据用户描述将平面图转化成动态视频。

更进一步,AI Agent的应用逐渐成熟,Video Ocean、SEKO等可以“一句话描述生成视频短片”,而这一制作流程仅需要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极大地缩短了视频从策划到制作出品的周期。


*本视频为AIGC内容,使用SEKO全流程制作生成。

2、市场萌芽阶段,个人创作者的繁荣时期

目前来看,个人和新兴科技公司是AI短剧领域的主要创作群体,传统影视行业相关方参与较少:

  • 个人创作者:门槛最低的群体,依托低成本 AI 工具(如可灵 AI、剪映 AI)创作。

典型案例如小红书博主 @LT小狗日记【收徒】,以 “宠物为主角” 创作 AI 短剧,通过 AI 生成 “小狗拟人化” 的剧情,例如《重生之我在供销社当团宠》、《霸总雪纳瑞》等等系列剧集,风格鲜明的AI创作模式也为该领域个人博主创造出了“知识付费”等其他商业机会。

借由AI技术的支撑和突破,个人工作室乃至个人创作者都可以快速制作AI短剧,部分作品在现阶段成为社媒平台上的“猎奇内容”。这也解释了为何诸如《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抖音个人号@梦婆婆)、《鲛人珠》(抖音个人号@梦婆婆)、《忘川引》(抖音个人号@Ai造梦者)等画风扭曲、逻辑抽象的“土味”AI短剧,能够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千万级乃至破亿的播放量,形成热搜奇观。

  • 新兴科技公司:技术优势最明显的群体,主打 “全 AI 生成” 和 “商业化赋能”。

例如“井英科技”推出全球首款 AI 短剧专用工具 “Reel.AI”(基于自研Reel Diffusion模型),并在海外市场发布全 AI 短剧《After Divorce: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简称《Five Brothers》,主角为欧美真人形象),凭借 “快速迭代 + 本地化剧情”,上线两周就进入海外短剧畅销榜前 10,成为 AI 短剧具备盈利能力的标杆案例。

再例如《玄幻:从拉二胡开始》的制作方“聚力维度”,应用自研的AI大模型“赛娲”聚焦3D动画这一垂直领域,在3D动画的AI角色生成及AI配音上凸显出较强的能力。不仅参与制作AI短剧,更在AI数字人、AI语音客服等商业模式上提供企业服务。

  • 传统影视出品方:仍处于 “试探期”,尚未大规模入局。

博纳影业等少数公司推出《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等作品,且多以 “技术探索” 为目的,未将 AI 短剧纳入核心业务——核心原因在于传统影视公司更依赖 “成熟编剧 + 实拍团队” 的模式,对 AI 生成内容的 “原创性”“版权风险” 仍存顾虑。

该短剧通过“即梦AI”及“剪映”等工具制作而成。极光月狐iAPP显示,“即梦AI”的单日新增用户数量在今年1月中旬猛增后,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四川新传媒集团旗下公司打造“悟空AI”的短剧厂牌,在2024-2025年不断推出新作品,在多个视频平台上线。2024年7月上线的科幻剧《觉醒》在抖音获得2900多万的播放量。《太阳坠落之时》在今年2月上线抖音,其中21集为付费内容,仍有1800多万播放量;公开数据显示,该剧改编自获奖的同名科幻小说,采用全流程AIGC技术制作,制作周期仅2-3个月,压缩成本90%以上。

*B站@悟空AI剧场 个人页面作品展示

三、总结:AI 短剧的商业价值与潜在风险

1、让更多创意落地性更强、省去中间环节、赋能创作者

AI 短剧的核心价值之一,是 “降低创作门槛”,让 “小众创意” 也能实现商业化落地:

一方面,AI短剧打破了传统影视剧生产所需的资源壁垒,一个AIGC工具可以实现“演员+导演+摄像制作”的集合,省略大量中间环节,如沟通、制作、演员排期、场地申请等诸多繁杂事项带来的沉没成本。个人可以将“创意”快速落地、公司也可以用低成本实现“创新内容”的探索。

另一方面,为个人编剧赋能,拓展灵感的边界大有助益,极大降低了AI短剧行业的进入门槛,正如短视频兴起时为普通大众带来的流量红利,这种 “去中心化” 的创作模式,正让短剧行业从 “少数人主导” 转向 “大众参与”,为普通创作者带来新的商业机遇。

2、短剧行为习惯已养成,付费模式已破冰

国内市场因“免费短剧”的模式兴起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受众,极光月狐iAPP显示,截至今年7月,红果免费短剧实现MAU同比增长超100%。这一数据显示出短剧内容形态,在用户端的需求正在强势增长,看短剧已经与看综艺、听音乐、刷短视频等内容偏好一样普遍。

用户原意为内容付费,成为AI短剧“有利可图”的坚实证据:2025 年 2 月,国内首部付费 AI 短剧《兴安岭诡事》在风芒APP、抖音、B站上线,采用 “前 6 集免费 + 后续集数付费” 模式,用户看全集需要5.9元,公开数据显示其在抖音原生端收益达到30万。

此外,AI 短剧还可探索“IP 衍生”“线下活动” 等盈利方式,例如《新世界加载中》在北京线下影院三里屯英皇电影城IMAX厅举行了首映礼活动,面向行业展示出其制作水准。快手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该短剧的生产工具“可灵AI”单季营收超过2.5亿元。

3、编剧能力不足是现阶段AI短剧的突出问题

尽管热度和盈利能力如《Five Brothers》,其剧情仍未能免俗。剧情主线依旧大女主逆袭的爽文套路,AI夸张的想象力,让剧中人物实现“北美首富乘直升机谈合作,奥斯卡颁奖典礼,UFC 拳王的现场对决”等画面,为吸引用户带来大量数据和逻辑冲击。

相似的原理在国内也盛行,目前国内主流平台上的AI短剧以科幻题材为主,创作者可以通过AI迅速打造令人震撼的城市废墟、太空场景,形成科技与现实交互的视觉盛宴,但大量重复性镜头和同质化的题材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情感充沛的人物对话与层次丰富的叙事逻辑仍是AI短剧极为匮乏的特点。《太阳坠落之时》《新世界加载中》等高品质短剧中仍有真人编剧参与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被行业辣评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在大量夸张场景以外,细腻的配音和伴随剧情发展融入的多种音效,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笑点、完善了人物关系,内容虽然极尽夸张与猎奇,但充足可看性和更加饱满的叙事表达或许才是该内容获得过亿播放量真正的原因

往期推荐:

极光月狐数据(MoonFox Data)是中国领先的全场景数据洞察与分析服务专家。凭借全面稳定、安全合规的移动大数据根基以及专业精准的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极光月狐数据先后推出移动应用数据(iApp-旗舰版、小程序版、厂商版、海外版)、品牌洞察数据(iBrand)、营销洞察数据(iMarketing)、金融另类数据等产品,以及提供极光月狐研究院的专业研究咨询服务,旨在用数据帮助企业洞察市场增量,赋能商业精准决策。

联系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