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狐数据
Top Charts
About
Contact Us
月狐数据
back

观众“想赢”,“苏超”出圈:一场民间体育赛事的商业解码

Release time:2025-07-08 10:00:00

2025年夏天,江苏开启一场民间足球赛事,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魔性口号,点燃了全民体育热情。截至6月27日,“苏超”已吸引超38万球迷现场观赛,抖音话题#江苏城市联赛 的播放量突破33亿次,央视频APP最新一场比赛直播观看量超2100万人次……线上爆火的同时拉动了线下经济收入,江苏13个设区市借助赛事集体整活,极大激发了各地旅游业和本地生活服务的消费活力。

这场看似业余实则精彩的民间赛事,何以踢出巨大商业价值的组合拳?其背后,是大众“想赢”的集体心智,与体育、文旅、消费形成的共振。

一、“苏超”背后的政策托底与文化积累

“苏超”爆火并非一蹴而就,其成功背后离不开坚实的政策托底及地方足球文化的长期积累。同时,地方多元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比赛模式带来的竞技感,让“地域对抗”成为一种彰显江苏人民精神面貌的营销风格。表面上,大众看到的是“散装”江苏,其背后是13个地区“整装”发力带来的共赢效果。

  1. 政策推动“全民足球”深入人心,地方体育文化厚积薄发

    早在2015年,江苏举办江苏省足球冠军联赛,开始推广足球文化。2024年,江苏举办“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南京、苏州的“双城之战”吸引了超3万名球迷现场观赛。2025年“苏超”在此基础上升级,覆盖全省13市,参赛球员以教师、快递员、程序员等兼顾普通职业身份的草根球员为主,每队最多允许3名职业球员。这种“业余不低质”的球员组合加上全省参与的赛事设计,让足球从职业赛场回归民间,极大地激活了群众热情。

  2. 政策托底的“体育+文旅”生态

    2025年初,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明确将赛事作为文旅融合的新支点。

    “苏超”采取以“一城一主场”模式,赛场与城市特色绑定。各城市比赛期间,推出差异化文旅产品带动周边消费:比如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盐城设计“观鸟+观赛”文旅线路,南京开通球迷高铁专列……这种“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为每个城市都提供了展现特色文化的窗口。

二、“苏超”的竞技精神与大众情绪需求不谋而合,带来现象级内容传播

“苏超”伴随影响力的扩大,不断有新的赞助商入局,最终形成“体育-传播-消费”的闭环。同时,消费活力的释放又进一步反哺线上传播和体育产业。

  • 地域对抗暗合文化差异,精准拿捏网友“想赢”的心理诉求

    江苏“散装”的地域文化差异,地方球队与这些由历史、饮食、经济差异衍生的“地域梗”形成共振:比如刘邦故里徐州与项羽故里宿迁的“楚汉争霸”,南京盐水鸭与无锡水蜜桃的“美食大战”,苏州与无锡的“太湖保卫战”……这些“地域梗”激活了大众的地域认同感,同时形成“苏超”内容传播的利器。

    同时,苏超对于竞技体育的尊重赢得了网友的强烈支持,“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魔性口号反映出草根球队积极应战的态度。这种“想赢”的大众心态,不是职业竞技的功利性胜负,而是普通人对地域认同、社交参与、情绪释放的深层需求:

    • 其一,抓住了民众的地域荣誉感。球迷为家乡球队呐喊,本质是对“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身份确认;伴随赛事持续和热度发酵,更多外地球迷也加入混战,进行跨地域的互动。

    • 其二,强化了球迷的社交参与感。通过“造梗”“应援”“跨城观赛”,大众在互动中获得归属感;世界级的足球选手来到现场、国内顶流明星为老家应援、各地文旅局进行社交互动——苏超跨界联动也增强了其跨圈层影响力。

    • 其三,为大众情绪释放提供新场域。职业联赛的商业化与国足的低迷,让大众渴望一场纯粹的、属于普通人的体育狂欢,而“苏超”的草根性、趣味性恰好提供了情绪出口。

  • 多平台多媒体参与传播,带来长尾影响力

    “苏超”开幕后一周,#央视频懂球帝紧急开设苏超频道#登上微博热搜,从央媒、体育垂类媒体、地方融媒体到各平台自媒体,形成内容传播的庞大矩阵。同一时期,多个网梗在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渠道形成了趣味性话题,持续高频曝光。

    多平台传播

三、品牌追投和地方文旅活跃,激发消费活力

  1. 多行业品牌争相加入赞助:从“试水”到“抢位”的商业认可

    “苏超”的商业价值,最先被品牌方捕捉。开赛初期,仅江苏银行、今世缘等6家企业赞助;不到一个月内,赞助商激增到21家,京东、伊利、理想汽车等头部品牌纷纷入局。例如,京东和伊利在苏超第四轮比赛前夕宣布成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和官方赞助商,分别通过赛事营销、文化娱乐、宣传直播、比赛定制等形式展开合作。

    品牌赞助

    江苏银行作为总冠名商,打出线上+线下的营销组合拳,在门票、球衣、现场广告融入品牌理念,并借助赛事热度向线上APP引流。极光月狐数据显示,6月以来,江苏银行APP单日新增用户峰值不断被刷新,6月23日最高新增用户超2万。

    江苏银行APP增长

  2. 文旅跟进,承接热度,转化消费:从“观赛”到“消费”的全链条激活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2025年端午假期,江苏全省纳入监测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超1241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到46.93亿元。“苏超”的文旅转化,是商业价值落地的重要体现。且伴随赛事热度提升,第五轮较第一轮场均观众数量翻了五倍,球迷观赛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果仍在增强。

    各地文旅部门推动“票根”消费:南京、常州、连云港等地针对观众推出多项优惠政策,球迷凭“苏超”门票票根可以在景区、餐厅等享受多项折扣,吸引游客消费。如常州对战扬州期间,常州对扬州市民免费开放中华恐龙园;连云港可以凭票根享受中花果山景区、连岛景区、孔雀沟景区等五折购票……

    美团、同程旅行等多个平台公布数据显示,比赛期间,江苏地区的美食搜索关键词、各项聚会服务搜索量同比大幅提升,无不反映出“苏超”对江苏文旅的有效激活:美团旅行预定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江苏省暑期文旅预订量已同比增长41%;6月14日至15日,美团旅行上的常州旅游订单量周环比增长191%。

    公开数据显示,6月21日,第五轮比赛首场在常州奥体中心举行,观众数量刷新历史记录,超3.6万人次,观众规模直追英超联赛(场均4万人)。

    常州奥体观众

四、总结:比赛仍在继续,文旅消费未到赛点

按照赛程规划,“苏超”的赛事周期仍有五个多月,随着各地文旅深度参与与全民热情持续高涨,其影响力将继续释放。尽管线上支持声浪高涨,但消费者对“黄牛”现象的抵制、对部分文旅服务的质疑声也随之涌现——过去几年,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多地现象级文旅热度都曾因市场管理疏漏遭遇口碑滑坡。如今“苏超”为江苏各地文旅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也面临更严格的消费者审视:如何通过服务质量的稳定保障,避免出现因体验落差导致的口碑下滑,仍是文旅部门与合作品牌需共同应对的重要课题。

值得关注的是,“苏超”的爆火虽是难以简单复制的现象级案例,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具有显著参考价值——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尊重并满足消费者的情绪表达需求,正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赋能路径。


往期推荐:

极光月狐数据(MoonFox Data)是中国领先的全场景数据洞察与分析服务专家。凭借全面稳定、安全合规的移动大数据根基以及专业精准的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极光月狐数据先后推出移动应用数据(iApp-旗舰版、小程序版、厂商版、海外版)、品牌洞察数据(iBrand)、营销洞察数据(iMarketing)、金融另类数据等产品,以及提供极光月狐研究院的专业研究咨询服务,旨在用数据帮助企业洞察市场增量,赋能商业精准决策。